西财红宝书原创团队!
  • 扫一扫关注微博:

  • 扫一扫关注微信:

  • 扫一扫安装APP:

收起左侧

(谨此献给西财801/802考生)用事实说话---《让我们一起【掌控】考研》贴的实证支持一

[复制链接]
查看: 4635|回复: 0

5

主题

9

回帖

294

积分

资深研友

积分
294
发表于 2015-5-10 14: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本帖最后由 kimirison 于 2015-5-13 00:21 编辑

此贴用于对之前我所写的《让我们一起【掌控】考研》贴子进行实证支持。两份记录均在初试后十天内写成word文档,现整合为三贴发出来。我希望同学们对比两次考研历程,找出二战相对于一战在复习策略方法上的改进与提升,从而对考研过程的理解和自己的备战大有裨益。同学们切勿盲目模仿,生搬硬套,否则刻舟求剑,事倍功半。

2014一战考研实证记录(公共课部分)
政治
记录:8月3日-8月8日  政治暑期强化班
毛中特 史纲:彭林强 马原:石磊 认识孙同学
8月10日-9月10日  做《肖1000》单选  
9月10日大纲解析出来,我一字一句看大纲解析两遍,适当勾画,之后便用作参考书。
9月10日-10月14日 做《肖1000》多选,看《大纲解析》,没做《高浩峰1600》
10月15日-11月8日 购得《风中劲草》大三套,对着核心考点背诵版划一遍大纲解析。前期没有采用过完一章,立即做一章的风中劲草的题,后期逐渐采用。前期是真题淘金和好题精做全覆盖,后期因为时间紧张只做真题淘金。
11月9-12日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立马下载全会报告。阅览相关新闻。
11月13日-12月3日 我继续做《风中劲草》的题(量很大)同时搜集网上各种版本的关于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考点整理资料。
12月4日 政治冲刺班开课,石磊讲了思修,发了四科的冲刺班讲义。我在有阳光的下午,抽2小时左右在走廊上背诵冲刺班讲义
12月16日 小册子面世,我购得《启航20天20题》,划去必不考的题目(根据张晨的分析)勾划,下午在走廊背诵。
12月20日 又购得《任汝芬30题》,划去必不考的版块,勾划背诵。购得任汝芬、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做了任汝芬,没做肖秀荣。
12月22日 根据张晨的启发,研究5年真题的分析题。复印高浩峰的《历年真题解析》和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考试分析》,并亲手抄写5年真题的分析题部分答案,并揣摩答题思路。研究真题收获颇丰。可惜时间太少,分析题答题能力提升有限。
12月23日-1月3日 轮番背诵启航,任汝芬和183报告,浏览各种报告解读和考点预测。和研友讨论毛概和史纲,进行押题。
评价:
①   政治选择题知识储备靠《大纲解析》《风中劲草》,做题技巧靠10年真题。真题告诉我,单选11道匹配类,5道分析类;多选7道匹配类,9道分析类。多选通常4-5道ABCD,可以作为检验手段。
②   政治分析题的准备,基本全靠对5年真题的细致研究。研究五年真题的答题逻辑和组织答案的方法有着事半功倍的奇效。建议花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好好练习如何作答。强力背诵启航20天20题,任汝芬30题和冲刺班讲义之类的预测题只能事倍功半。目前政治命题日趋灵活,反押题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如命题组购买市面上的预测题,加之排除)砸大把时间背诵小册子真心浪费。
③   若细分题目,研究真题的效用主要体现在马原和思修上:马原根本没必要背诵石磊吹嘘的哲学58原理,10年真题马原考的原理不超过10个。思修同上。对于毛中特,则必须对当年的重大事件(如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35周年)进行押题,然后预先准备作答所需材料。史纲最简单,套用吹捧GCD如何牛逼的模板加上总结材料,选好相应的人和事情,即可组织出很好的答案。
④   研究分析题首选辅导书: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的《考试分析》,高浩峰出的《历年真题解析》,然后是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
英语
记录:5月20日-5月31日  看新东方的考研单词书
6月1日-8月20日  做张锦芯的《阅读200篇》,记录文章的生词并背诵,总共做了76篇。
7月10日 购得上海华研外语出的《10年真题及解析》
7月21日 第一次做真题(2004年 R4)
9月1日至9月30日 第一遍系统研究真题:一天R4,一天完型新题型翻译。对答案,然后逐字逐句对照中文翻译看,第一遍注重对文章意思的理解。每道题看选择的理由,带回文章再看一遍。翻译亲自动笔写出来,没有写真题作文。
10月1日至11月1日 第二遍系统研究真题:节奏同上,重点研究阅读的行文结构。对应题目干扰项的设置寻找其在文中的对应点。归纳每道题目错误选项的错误类型,进而揣摩作者出此干扰项的意图。没有写真题作文
11月3日 购入《考拉序列一》,以每句话为单位分析句子句法结构和生词,查阅相关的背景知识。此工作进度太慢,没有最终完成,只完成4年的真题。
12月8日-10日 重背新东方考研词汇、短语
12月11日-12月30日 练习写作,10年真题的大小作文全部写一遍,每一篇写2次以上,第二次在第一次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抄写新东方《高分作文》上的好句子(一段开头句,二段开头句,三段开头句以及结尾句)
12月31日-1月3日 背诵小作文四篇预测,背诵大作文各种套话,模板。再过一遍华研外语《10年真题解析》的生词,寻找可替换的高级词汇和短语。
评价:
①   根据自己的水平,完全没要做各种所谓的模拟题和预测题。理由如下:模拟题的文章风格和真题风格有较大出入。模拟题的出题风格与真题更是天壤之别。其干扰项设置,错误项和正确项在文中的对应关系,同意转换的水准远远低于真题。总之,不管是张剑还是新东方做模拟题顶多增加点单词量,除此之外一无是处。但是,最后几天可以做2套模拟题保持手感。
②   我在此强调英文文法结构对考研的重要性。第一,它对理解阅读文章里的长难句(通常是信息点)很有帮助。第二,它能大幅度翻译题翻译质量。准备考研英语,不能忽略文法结构而追求模糊理解。
③   小作文注重用语恰当,生动活泼,堆砌长难句毫无帮助。在我看来,小作文分两类,一类是写给熟人的信,一类是写给陌生人的。前者可以随意一点,使用亲切称呼,多说点废话。而对陌生人写信则必须尽量使用官方,客套的语气。每一种类型的小作文(大约12种)都写一遍,不需要事先押题死背。
④   大作文的写作是个长期积累过程,也是最难有质的提高的,只能是用工在平时。因此,考前突击时,使用模板很有必要。第一段、第二段开头和结尾、第三段开头使用模板能有效提高写作速度,降低错误率。
⑤   写作文要精确控制行文,把握好好句深意与自我恰当表达能力之间的度。第一段是黄金段,第一句不能直白描述图画,而是应该将图画的内涵抽象拔高成一个话题加以描述。二段论述观点时,一般写2点。对观点的论证适可而止,要学会收放自如。
数学
记录:5月12日-5月31日 按照考纲一章一章复习高数教材《同济第六版》 同时,自学概率与统计教材,做课后习题。购得李永乐的线代讲义和曹显兵的概率讲义,每日6,7页的速度过讲义。因为讲义偏难,因此概率讲义暂时停工转而做网上下载的《概率笔记》
6月1日 购得李永乐2014考研数学三复习全书,保持每日平均7,8页的速度过全书高数部分。第一遍没有做题型训练,只做了例题讲解。线代和概率则继续做两本讲义。
7月17日 线代讲义做到第五章,概率讲义做到第五章,停止。同时全书的例题讲解完成。继续做全书题型训练部分,保持每天10-15页的速度。不清楚的知识点和不会的题,做标记,打五角星。
7月18日-8月21日 全力攻克全书,完成全书第一遍学习。找老哥答疑一次。
8月3日-6日 听了张伟概率强化班,收获蛮大。第一次系统性学习概率,对整个概率知识的安排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没有听线代和高数强化班。
8月23日-9月20日 将两本讲义剩余部分做完,系统总结全书,分章节把知识点抄写至笔记本上(高数线代概率)找老哥答疑一次。总结全书时间花的过长,效率不高。
9月21日-10月1日 购得张宇的《高数18讲》做了第一章,难度偏大。后来改作参考书使用。
10月2日-10月20日 刷《782题》每天4小时,速度大约为30-40题。因为时间限制,没有刷完。只刷完高数和线代部分,概率部分未做。填空题也没做。660对于高数,线代知识点的深挖,精细化十分有用,没有做完有点可惜。
10月21日-11月8日 基本保持每天一套的速度刷历年真题,从12年倒着向前刷,到2000年为止。开始刷时效果不佳,由于做题节奏,书写习惯的影响,分数一直在110左右徘徊。后期规范书写,使用A4纸答题,慢慢提高至120左右。做完后核对答案,错题再独立做一遍,标明所考察的知识点。学会使用便签纸记录待办事宜,提高查漏补缺的效率。
11月9日-11月12日 总结真题,回看教材和全书。看李永乐的《线代视频》
11月13日-12月18日 从头开始做李永乐的《历年试题分类精编》 从高数第一章做到线代最后一章。每天保持20页左右的速度。相当于第二遍刷真题。因时间限制,没做概率部分。
12月19日-1月1日 刷第三遍真题,从99年一直刷到12年,没有做13年。规范书写,抠细节。学习选择题小题小做,大题大做。寻找每道题的“坑”,揣摩出题人的思路。但我深挖得不够,没有很好的专研每道题的条件设置,解题路径,没有使解题环环相扣,有点为了刷题而刷题。
1月2日-1月4日 总复习,把以前做过的真题答题纸重过一遍,总结错题。
评价:
①   从总体过程来看,前期准备有点混乱,全书和两本讲义混着做,不系统,复习效果不佳。9月份就应该看李永乐的现代视频。10月份应该坚持把660刷完。9、10月份数学投入的时间有点不足。本人数学底子不好,计算能力较弱,运算数度较慢,应该多花点时间训练做题。如《660》,《400》更重要的是不要仅限于做题,要在做题中思考出题思路和解题路径,用高于题的眼光的看待题。
②   高数方面,前期复习有一定误区。学习一个定理,只学习如何使用它,而没有关注前提条件和其来源,推导过程。我经常滥用,误用滥用洛必达,导致求极限题老是做错。后期在张晨和智兄的帮助下,学会了学习数学定理的正确方法:从前提条件入手,逐步推导出定理,并注重定理的使用限制。如拉格朗日微分中值定理的推导;开区间可导,闭区间连续式其前提条件;如果不满足前提条件使用会出什么问题等。后期高数的复习的不错,除了微分中值类证明题其它部分几乎全覆盖。
③   线代方面,复习效果不佳,原因是我做练习题时思路太死。复习面也与最后考试有较大偏差。线代大题近两年考试极其灵活,考场上我遇见“非常规题”,有点发蒙。前期刷三遍真题时,我仅仅停留在做题的层面,没有发散开来。线代虽然很灵活,但是拐过去拐过来就是那几个套路。经总结,我得弱点在与对长方形矩阵的理解:求秩,特征值,特征向量,求逆。
④   概率方面,由于听了辅导班,我复习得还不错。对连续变量概率密度,卷积公式,和分布公式的运用比较熟练。今年考题十分灵活,剑走偏锋,考离散型条件密度,此类题我只在很早之前做过一道,故悲剧地懵了。我认为我的弱点在对题目语言的解码上,特别是对实际类应用题所给条件的理解上,不够透彻。

(由于字数限制,【专业课】 对比详见第三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客服热线:138-805-77835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APP  小黑屋  

Copyright;  ©2007-2024    Powered by swufeky.com  版权所有:小财恒硕教育  蜀ICP备12020230号       技术支持:推来客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