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情况
本科211金融数学专业,选择金融工程专业算是理所当然的事了,选择西财主要是因为西财本身实力很强,虽然报考人数很多,但考虑到分数性价比还是很高的,而且成都本身是个很不错的城市,选择西财也就成了必然。
由于本科有数学基础,而且英语也不算很差(过六级但分数不高),只是专业课不是很敏感,但跟着红宝书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对于学硕和专硕,其实听得多了,发现它们的区别更多停留在纸面上,实际学习与工作上可能真的差别不大,所以也没太纠结这方面。
政治(66)
政治的话备考的还是挺不顺利的,分数也不算高分,就给大家一些我的教训吧,仅供参考。
政治前期我主要以徐涛的的强化课和肖1000练习题为主,课上跟着老师画一画书上的重点,课后做对应的肖1000练习。一开始学政治能感到政治知识点还是很多很琐碎的,甚至有一些还很难理解,我觉得这段时间大家就能掌握好框架就可以了,比如马原有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的哪些知识,推荐大家可以多看看目录,对梳理脉络有一定帮助。再就是做题,想完全掌握书上成百上千的知识点是不太可能的,还是得到题目里去练习,一开始错题多是很正常的,大家不要太过沮丧,多错几遍自然、多改几遍,自然就记住了。
听完强化课后大家就可以以刷题为主了,我当时用的是苍盾小程序,不仅能统计错题以及模糊选出的题,还提供解析,同学们的评论也很有帮助,比如一些谐音的助记口诀,时间线整理,类似知识点整理之类的,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重要的是要多练几遍,熟悉知识点,至少错题要能做对。
对于背诵手册,相当于浓缩的课本,里面的知识点还是很精炼的,大家在有一定的做题基础再去看背诵手册的话可能有助于记忆和理解,至于背诵的话,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特别是一战的同学,大家量力而行就好,我当时就只是草草过了一遍,一开始背了一段时间,效果不是很好,时间花了,背的东西还忘的很快,后来就挑了一些重要的点记下来,大多数还是没背的。
对于肖四肖八,可以说是政治备考最宝贵的资料了(虽然今年表现不好,毕竟号称十年最难),肖四肖八的选择题一定要重点做,反复做,解析也要认真看,一个题要带出多个相关知识点,大题的话大家以肖四为主就好,其实就我一个理科生而言背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但毕竟最后半个月,大家咬咬牙坚持一下就过去了。
最后要说的是考研政治的时间投入的性价比是不高的,如果其他科目不是特别得心应手就没必要花太多时间了,前期每天花个一两个小时,后面背诵大题根据个人情况多花点时间就好,其他的时间多投入到专业课和数学上比较明智。
英语一(71)
单词:单词是基础,我是从前一年十一月份就开始背单词了,到初试前大约过了三到四遍。就我的经验老说,背单词不要急于求成,特别是第一遍背诵,一点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不要怕花时间,如果你第一遍单词背得很扎实(不是说不遗忘),第二遍、第三遍复习起来是很快的,当时初试前过最后一遍单词的时候我就只用了一个月不到,熟悉的单词一眼就过去了。还有就是大家不要害怕遗忘,遗忘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及时回顾,我当时用的是不背单词APP,里面会帮助安排复习计划,还是很方便的,大家自己平时背诵的时候也可以顺手记下自己觉得重要的自己却总是记不住的单词,不用拘泥于形式,手机备忘录、单词软件、单词本都是很好的选择,重要的是适合自己,我当时就是记在手机里,随时随地都方便看。还有就是对于单词的一词多义,有些同学倾向于全背下来,生怕考到熟词僻义,其实我的建议是对大多数目标不高(70左右)的同学来说,掌握常考的两三个意思就足够了(比如不背单词APP中加黑的词义),花大量时间掌握那些僻义对大多数人来说性价比是很低的,考研中考到的熟词僻义没大家想到的那么多,重要的是基础的词义。还有就是词组,大家适当背背就好,词组可以在做题的过程积累常用的就足够了。
语法:我是听了一遍田静老师的语法课,对于长难句分析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基础不好、时间充足的同学可以多听一遍,做题时大家以读懂句子为主要目标就好了,并不一定说句子的成分都要分析清楚。
阅读:当时我是先听了唐迟老师的技巧课再去做的真题,其实听完后主要是掌握了几个比较特殊的题型的技巧,比如主旨题,其他大部分题通过读懂文章就能做出来了。做完题后大家先自己整理,把不会的单词查好,不会的句子分析明白,可以借助一些整理好资料帮助节省时间(当然有时间自己弄效果可能会好一点),然后自己尝试分析理解错题和模棱两可的题,不会的可以看对应题目解析或者视频课。最后说一下做阅读的时间问题,大家一开始不必赶,保证正确率就好了,后面单词和语法能力提上来之后自然就快起来了,其次是考研英语的时间可以说是最充足的了,一百分考三个小时,对应一篇阅读十分就是十八分钟,慢慢做完全来得及。
作文:我是八月开始看的石雷鹏老师的课,看完功能句和大小作文前三次课之后每天跟着老师写一篇,并按照老师的七步法背写。大家作文尽量不要开的太晚,不要相信最后一段时间背个模板就够了,其实就我个人而言,就算背了模板也很难用上,平时跟着石麻麻写作文,把常用的十几个功能句练熟了,到时候真的就是是拼拼图,把几个句子和套路弄熟了,根本没必要最后花时间背诵,而且最后一段时间政治的背诵压力还是不小的。
三小门:完形填空的复习性价比是比较低的,但其实读懂文章后并不是很难选,因为大多说题选项之间通过意思就能很清楚地区别开来,我当时是文章至少读两遍的,第一遍一般只能填出个别确定的选项,第二遍在明白作者情感态度以及文章大致讲了什么事之后再来做题就会轻松不少。
翻译:翻译的话建议大家去看唐静老师的课,毕竟如果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这样的题型,而且老师总结出的方法和套路就考研英语来说还是很实用的,比如拆分。再有就是要多练多改,大家自己想的和写下来的完全是两种东西,一定要动笔写出来才能找到错误所在。大家做翻译时也没必要灰心丧气,这个题型普遍得分都不高,能得个六七分已经很不错了。
新题型:新题型也是比较吃技巧的题型,我看的是刘琦老师的课,学到了一定的技巧,但就我个人而言,能看懂文章还是尽量去看懂,技巧永远只是辅助。
数学三(132)
基础阶段(七月前):
参考书:
武忠祥高等数学基础篇,李永乐复习全书(线代部分),余丙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本书包含基础强化),数学基础过关660。
复习安排:
我是先自己看书,把一节课对应的内容先自己看完,书中的例题自己做一遍再去看网课,这时听课其实很大程度上就起到一个回顾和答疑的功能,课后再用660进行巩固。
建议:
①看书的时候大家尽量自己把例题做一遍,很多同学有一个误区,就是练习题做了一大堆,书上的例题竟然还有不会的,课本的例题可以说是对知识点的一个注释,既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知识,打好基础,还是很多练习题的原型,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②看网课的时候很多同学喜欢倍速观看,并不是说不行,但对于大多说同学来说,特别是基础不好的同学来说都是吃不消的,如果时间赶也最好不要2倍速,1.5倍速就足够了,基本上基础阶段的老师都是讲的很细致很慢的,并不是说想浪费大家的时间,是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如果只是听老师讲一遍,而没有间隔思考的话,很快就会忘记的。
③练习题的错题以及做题时模糊做对的题一定要回顾,有些同学把错题整理得工工整整,但整理完后就没看过,其实是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收获,很多时候就是感动自己(无意冒犯),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从错题里有所收获,大家对错题做个标记记得看就行,比如可以把660的题号记在一个本子上,时长翻看。对于错题,我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不要只看,一定要再做一遍甚至多遍,一定会有和上一次不一样的心得。
强化阶段(七月-十月):
参考书:
高等数学辅导讲义,线性代数辅导讲义,余丙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本书包含基础强化),高数严选题
复习安排:
和基础阶段一样就是看书看课做题,强化阶段除了复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总结题型。
建议:
①这个阶段的课和题都会有一定难度,大家一定不能急于求成,每个题,特别是例题,一定要弄懂了再过去,不要模棱两可(对于偏难怪的题也要懂得放手,别钻牛角尖),这里的弄懂指的是不仅看到这个题能再做出来,而是看到这类题都能有一个甚至多个清晰的思路和解法,这在一开始可能会比较难,但在强化结束前一定要做到类似的效果。
②对于练习题,宜精不宜多,算下来我整个备考期间习题册就只用了660和强化阶段的严选题,预测卷也就只做了六套,但严格的说,我的660和严选题过了至少三遍,甚至课本我都过了两遍,笔记更是不知道多少遍,很多同学可能觉得看过一遍书再看一遍书是浪费时间,就像基础阶段我说的那样,书上的知识点和例题永远是除真题外最有参考价值、最宝贵的资源,甚至比模拟题还有用,我在强化阶段线代和概率论并没有用额外的习题册,课本上的课后题其实就足够了,等大家后面做到真题就会发现,线代概率几乎没有难题,基本不会超过书上的题的难度,一般就只有高数部分出一两个难题,其他全都是套路题,掌握了一种题的一种或几种常规解法,到后面看题就好像看见红灯就要停一样的指令问题(就像计算机里的if语句)。
冲刺阶段(十月到初试前):
参考资料:
历年真题,之前的资料(课本、错题了、笔记等),预测卷
复习安排:
做往年真题,找错题,回顾知识点,查漏补缺
建议:
这段时间大家就尽量以真题为主了,没必要做太多新的习题册,做了也很影响心态,还很难吸收,这段时间就是留给大家查漏补缺,做做总结的,对于真题一定要吃透,一般一份试卷错的不多一两天就能做完并整理完,但如果错的真的很多的话,整理个三天四天都是有必要的,不要怕耽误时间,说点极端的,就算你最后真题没做完,但只要你脚踏实地,知识点都清晰,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的(总不能几套试卷就能让你提很多分吧)。
对于整个数学备考,我还有几个建议:①坚持最重要,一定要保持学习数学、做数学题的状态,不要断断续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②计算一定要细心,可以慢,但绝对不能错,我自己用的方法就是在平时的演草纸上都写的规整,是规整不是说字要多漂亮,其次就是少跳步,能写的都写下来,很多时候大家连各位加减法都能算错(我也有过),这是很得不偿失的。③大家选完老师之后就尽量不要改了,也不要看到网上的一些言论就觉得自己选择的老师不行之类的,其实最后考的分数很大程度取决于自己的付出,与你是否选择哪个老师关系不大。
专业课802(133)
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政治经济学(刘诗白),西财经济学红宝书(世图出版社)
课程:
西财红宝书全程班(南山学长主讲)
复习安排:
书本的话大家时间充裕且有能力的话就按红宝书学长的建议看看重点部分吧(章节前言,标题,结语之类的),我当时是四月前(那时还没报红宝书的班)自己花了两个月看书,时间浪费了,也没抓到重点。后来我是报了西财红宝书的全程班,西财的专业课题目其实总体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有一些西财的特色,抓住题目特点拿一些基础分还是难度不大的,平时学长讲课时会把西财802(801)的重点和常考考点反复讲解,大家跟着课程进度按部就班基本都能拿到理想分数。
安排的话,基本是七月前可以过一遍基础,七月到十月是强化,十一月到考前是冲刺,时间的话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安排。
基础阶段(七月前):基础阶段的课学长讲的很慢很清晰,板书也是写的很全面,每周两次课,一次三个小时强度还是可以的,由于我报班有些晚了,基本上看的都是回放,但记起笔记还是很方便的,跟着学长写一遍笔记还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加深记忆,后期做题复习不会的看基础阶段的笔记完全够用。还有就是课前默写,我觉得是学长最有用的建议之一了,虽然我听的是回放,但基本上听课前都会简单默写一遍,对克服遗忘很有帮助,而且两三天后再看一遍知识点有些不理解的反而明白了。刚开始学习的话大家一定不要死记硬背,其实就西经和政经的资本主义部分来说,要背的东西也没有多少,更多的是理解性的比较多,而且一般理解了按自己的话说也是能得分的,西经部分就多画画图,做做课后题,理解起来还是不难的,政经资本主义部分一开始学起来还是很不容易的,我就是按学长的建议,先看框架,再慢慢往下延伸到各个章节各个知识点。
强化阶段(七月到十月):这个阶段除了照常听课记笔记,已经开始慢慢接触到各个章节对应的真题了,做下来大家就会发现西财真题的重复概率还是很高的,都是一个知识点考了再考,计算题也不外乎就那几种(冲刺阶段学长还会带着大家整理题型和解法),而且红宝书的资料解析还是很细致全面的,这段时间我主要就是跟着强化课把知识点巩固一遍(这一边可以说是最后一遍系统过知识点了),然后就是反复做真题,到最后复习的时候节省了很多时间,毕竟有的题看一眼就能知道解法,复习起来很方便。由于进度赶上了,我也参加了全程班的几次考试,学长学姐都会帮助批改,对查漏补缺、安排下面的学习计划起到了很大帮助。
冲刺阶段(十一月到考前):这段时间的课就很少了,课上主要总结各种题目(主要是计算题)的解法,更多的是跟着全程班的模拟卷查漏补缺,复习笔记和真题。政经的社会主义部分也可以加紧复习了,学长整理的资料重点还是很明确的,特别是热点部分,当时考政治的时候甚至用到了我们政经的热点资料,这段时间更重要的是保持做题手感,稳住心态,最后考的难度基本没有超过平时做题难度的(政经部分题比较灵活的除外)。
时间方面的话大家没必要照搬别人的模板,找到使自己舒适的作息最重要(考前一段时间可以适当调一调作息),我当时就是早上九点(有时甚至十点)才起床,每天学个八到十个小时左右,每天安排好一定的学习计划(虽然大多数都没完成),最后还是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
希望大家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考研是一个长线作战,无论遇到什么什么困难一定要坚持下去,其实我考研最后一个月每天学习时间连三个小时都不到,每天都在焦虑中度过,玩也不开心,学也学不动,甚至考研前一晚紧张到整夜都没睡着,早上也怀疑要不要去考了,但最后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学多学少,学得好与坏,总得给自己一个交待,最后也是比我的预期高了几十分,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轻言放弃。
我的经验最多只能给大家一个参考(可能还会起反作用),更多的要靠大家在备考过程中自己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虽然听着有些空泛,但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路真是事半功倍),祝大家都能顺利上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