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财红宝书原创团队!
  • 扫一扫关注微博:

  • 扫一扫关注微信:

  • 扫一扫安装APP:

收起左侧

管理学的一些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 2003|回复: 6

13

主题

13

回帖

103

积分

已到期VIP

积分
103
发表于 2017-8-20 22: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黑龙江牡丹江
221304xp2656wp255f9ktt.jpg
221306j3lx41fa4jafjlo8.jpg
Q1:时滞 是什么意思?
Q2:比较管理和跨文化管理是什么意思?区别是什么?
Q3:企业引力是什么意思?
Q4:知识管理 这个知识如何答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1

回帖

151

积分

考研达人

积分
151
发表于 2017-8-22 13: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Q1:
时滞:
  时滞是指组织成员认识到战略变革的必然性与开始执行战略变革之间存在时间差。时滞是战略变革过程中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其实质是要解决战略变革适应期的问题。适应期越短,战略变革就越快,组织所获得的竞争优势也就可能越大。
时滞的类型:
     一般来说,有组织本身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到组织决策者意识到这种调整的必要性之间产生的时间差距所导致的认识时滞;从组织政策决策开始,到政策制定、落实、执行之间的时间差距所导致的执行时滞;从政策执行到实际可以观察到组织发生预期变化的时间长度的效果时滞。
组织再造的过程,也是发现以往管理中的疏漏,消除这些时滞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1

回帖

151

积分

考研达人

积分
151
发表于 2017-8-22 15: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Q2:
比较管理:
     比较管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管理学分支,打破国家与民族的界限,把企业视为开放系统,深入研究企业管理与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史学、法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借鉴各主要管理学派的研究成果,自觉地采用各种比较分析方法,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对各国不同历史时期企业管理的发展与演变进行纵向动态研究。分析、比较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国家之间(或企业之间)在经济、文化、政治、工业等方面的差异情况对管理的普遍性影响,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管理现象”(包括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规章和惯例,又可以指管理过程、管理哲学、管理行为和管理效率等)与地域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而探讨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的可移植性,以达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目的,从跨文化、跨国度、跨时空多种角度对企业管理进行综合比较研究,就是要通过比较找出差异,以揭示管理的内在规律性。
      它通过研究许多国家(或企业)在工业发展进程中管理的历史经验和动态,采取科学的比较分析方法,得出有关的结论,其目的是为探讨最佳的管理模式和普遍适用的企业管理规律(此处结合管理学的基本假设:管理的科学性)
关于比较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管理学的学者们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即“双元对象论”(研究两个以上国家间企业管理理论、管理实践的异同)、“多元对象论”(研究对象包括国内不同企业、国与国之间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比较)和“非特指对象论”(探讨、比较和研究各种管理理论,寻求一般管理科学)。
比较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分类体系”从管理要素的角度说明各国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异同,阐述联系和影响,并突出不同国家之特定要素的特点;“国别体系”将需要研究的国家按照顺序排列,分别加以论述,并阐明它们间的异同、影响与联系,重点在于综合比较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分论体系”按照比较管理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顺序加以排列,并从理论上加以阐述,它基本包括基本理论、主要理论和结论三部分。
      国籍差异的研究中,以Z理论为例:Z 理论(红宝书背诵金版 组织文化那一章P32 12.Z理论)
      通过美国与日本及欧洲主要工业国家在管理实务上的比较,研究这些国家的管理哲学与技术是否能成功地移植于美国,威廉·大内(William G.Ouchi)的《Z 理论》通过借由两个完全相反的模型来比较美国与日本在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不同。这两个模型分别为美式模型— A 型与日式模型— J 型。二者的差异可以由七个主要项目加以区别,这些项目包括(:1)员工任职期的长短;(2)决策方式;(3)责任承担;(4)考核与升迁速度;(5)控制方法;(6)事业历程;(7)对员工关怀的程度。大内发展出一套介于 A 型于 J 型之间的管理方式—— Z 理论,用以代表在美国文化下的卓越企业的典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1

回帖

151

积分

考研达人

积分
151
发表于 2017-8-22 16: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Q2:
跨文化管理:
     跨文化管理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即在全球化经营中,为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语言、信仰以及习惯保持敏感以避免发生冲突并顺利实现交易,对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是一个在跨文化条件下克服任何异质文化的冲突,并据以创造出企业独特的文化,从而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过程。
     其目的在于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最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特别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和价值,在管理过程中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企业目标,以维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全球化经营企业只有进行了成功的跨文化管理,才能使企业的经营得以顺利运转,竞争力得以增强,市场占有率得以扩大。
      跨文化研究:即通过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形式,组织员工探讨东道国文化的精髓及其对管理人员的思维过程、管理风格和决策方式的影响。这种培训方式可以促使员工积极探讨东道国文化,提高他们诊断和处理不同文化交融中疑难问题的能力。
     理解文化差异有两层含义:一是理解东道国文化如何影响当地员工的行为;二是理解母国文化如何影响企业派去当地的管理人员的行为。
对于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需要采用不同的措施去克服。如:因管理风格、方法或技能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可以通过互相传授和学习来克服;因生活习惯和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来解决。
      母公司的企业文化可通过企业的产品、经营模式等转移到国外分公司,全球化经营企业在跨文化管理中必须要强调对人的管理,既要让经营管理人员深刻理解母公司的企业文化,又要选择具有文化整合能力的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分公司担任跨文化管理的重要职责,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所有成员的文化管理,让新型文化真正在管理中发挥其重要作用,从而使全球化经营企业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1

回帖

151

积分

考研达人

积分
151
发表于 2017-8-22 16: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Q2:
两者联系:
     正如红宝书背诵金版第一章 P10 27、比较管理和跨文化管理问题的研究中所说,比较管理和跨文化管理研究的问题,是日益增多的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面临的综合问题,两者的研究方法有交叉,成果都可相互借鉴。
两者区别:
     比较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最佳的管理模式和普遍的管理规律,相较于跨文化管理,研究的范围与对象更广,包括不同的管理结构、规章制度、领导方式、员工构成、工作流程等,程度更深,具有将优秀的管理经验与模式推广开来的普世目标,更具有宏观意义,可以认为跨文化管理是比较管理中社会人文研究中的分支内容。
     跨文化管理着重强调文化担任的角色,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与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中,让文化差异的相互作用成为促进组织进步的推动力,研究与改进的出发点都是风俗习惯、员工性格、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目的是一个企业或行业在跨国经营中,如何在特定海外地区更好地拓展业务和增强影响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1

回帖

151

积分

考研达人

积分
151
发表于 2017-8-22 16: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Q3: 
价值星系包括作为“恒星”企业的经纪人公司、模块生产企业、供应商、经销商、合伙人、顾客等。他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恒星”企业,第二类是“行星”企业,第三类是“卫星”企业。这些成员在价值星系中,有两种力量在起作用,一种力量是吸引力,另一种力量是逃逸力,它们影响着价值星系中星系的规模大小与关系紧密程度。当吸引力大于逃逸力时,“恒星”企业将吸入“行星”企业,或“行星”企业将吸入“卫星”企业;相反,当吸引力小于逃逸力时,“行星”企业将逃离“恒星”企业,或“卫星”企业将逃离“行星”企业。如果“恒星”企业的吸引力足够大,那么将会吸入更多的“行星”,星系规模就会扩大;反之,如果“恒星”企业的吸引力减弱,许多“行星”将会逃逸,星系规模就会缩小。但无论如何,当这两种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处于均衡态的时候,“恒星”、“行星”和“卫星”企业就会既“自转”又“公转”。
   这里说的“企业引力集合”中的引力,就是恒星、行星、卫星的吸引力与逃逸力中和的力量。这些引力包括了价值观念引力(有大家认同的价值观)、价值尺度引力(可以提供适当的价值实现机制)和价值共享引力(科学、合理价的值共享体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1

回帖

151

积分

考研达人

积分
151
发表于 2017-8-22 17: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Q4:
    知识管理的定义:在组织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这也是知识管理的流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內,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累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将成为组织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因应市场的变迁。德鲁克认为:"21世纪的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组织内的知识工作者和他们的生产力。"
     在实践中不同的组织机构采用不同的知识管理模式,但通常都包括以下步骤:创建最佳实践的信息库;在公司客户服务人员和产品制造人员之间建立信息沟通网络;建立正式的流程以保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能够传授给执行相似任务的同事。
知识分为隐性知识(高度个性化而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主观的理解、直觉和预感都属于这一类。比如企业员工的经验);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是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容易以硬数据的形式交流和共享,比如编辑整理的程序或者普遍原则)。
     随着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不断转换,个人和企业的知识都得到有效的利用和积极的发展,并融入到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的相互转换中,促进员工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的知识,进而使知识由个人的经验扩散到组织的层面,组织机构凭借协作和学习,由一个被动的机械体系变革为一个主动的生态体系企业变成一个能自我驱动、自我调节、自行变革的生命体,个人也借助学习和交流,不断增强知识积累,成为能够自我激励、自我超越的鲜活个体。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原因在于: 
(1)竞争加剧: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2)顾客导向:企业要为客户创造价值;
(3)工作流动性增强:雇员的流动性加快,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管理其所获得的知识,企业有失去其知识基础的风险;
(4)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在动态的不确定环境下,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学习已成为企业得以生存的根本保证,组织成员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能力成为组织的核心技能,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成为企业重要的稀缺资产;
(5)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经营要求企业具有交流沟通能力以及知识获取、知识创造与知识转换的能力,学习是企业加强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知识管理有助于提高决策效果,提高应对顾客的能力,提高员工及业务效率,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服务质量。
    知识管理的成功关键:知识管理与企业经营战略的结合;高层领导的全力支持;全部员工的积极参与;重视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鼓励知识共享的激励制度;扁平化柔性化的组织架构;易于使用的知识管理软件;建立知识库;直视对公司智力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改变传统的营销方法等(缺乏以上措施与行为就是知识管理失败的原因)
施乐公司认为认为最重要的十个知识管理领域为:(1)对知识和最佳业务经验的共享;(2)对加识共享责任的宣传;(3)积累和利用过去的经验;(4)将知识融人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5)将知识作为产品进行生产;(6)驱动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7)建立专家网络;(8)建立和挖掘客户的知识库;(9)理解和计量知识的价值;(10)利用知识资产。
关于答题:
     如果是概念辨析题,阐述知识管理的定义即可,如是简答题、论述题,则再国家阐述知识管理流程、产业的背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做法、知识管理的作用等。在案例分析中,结合材料,例如给出某企业在知识管理中对知识管理概念认知的偏差提出纠正,指出材料中提及的哪些是隐性知识、那些事显性知识,对某企业在知识管理中的做法给予肯定及否定,并给出原因,如需要,可拓展结合管理计划、组织、激励、领导、控制与组织效能中的内容,使得答案更全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客服热线:138-805-77835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APP  小黑屋  

Copyright;  ©2007-2024    Powered by swufeky.com  版权所有:小财恒硕教育  蜀ICP备12020230号       技术支持:推来客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