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绍我的成绩,政治67,英语一78,数学三139,专业课(805)121,总分405。初试排名第二,复试后综合成绩排名第三。这里只讲干货希望后来者能少走弯路。
背景:我本科是法学,由于各方面原因决定跨考会计学。在考虑了地域、难度、公平度、含金量等因素后选择了西财,但做出这个决定时对于跨考而言比较晚了,所以一战时很多东西没有复习好。由于我二战上岸,所以我会穿插一些一战和二战的对比,这样既能给大家提供失败的教训,也能为大家提供成功的经验。
1、政治:肖秀荣全套、风中劲草
2、英语一:张剑黄皮书、真题卷子(淘宝随便买)、作文何凯文+王江涛
3、数学三:同济高数、线代和浙大概率论教材;李永乐复习全书和真题全解、张宇高数18讲和概率论9讲、李永乐线代讲义、真题卷子(淘宝随便买)、李正元模拟、李永乐模拟、合工大五套卷。
4、专业课:赵德武会计学、彭韶兵财务管理概论、东奥中级会计和中级财管的轻一、CPA会计教材和轻一、红宝书全套、冲刺班课程
每科安排的原则是上午考的科目上午看,下午考的科目下午看,晚上根据当天任务再安排,具体的根据复习进度再做调整。
我本科法学,没有开设过数学课,所以数学我完全是从零开始的。因此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可以适当取舍我的工作量。我想先说一战的安排,因为这一段备考确实给我打下了基础也给了我教训。
一战的头一个多月我一直在啃高数教材,配合做书后的题目,不会的和做错的做好标记,二刷会用到。高数教材看完后,开始看李永乐复习全书,只看它的高数部分,配合听的是张宇的课加做笔记,包括基础和强化,因为我觉得可以互补,期间二刷教材错题。一直到暑假我才把高数全部学完,这时候开始线代,线代只用李永乐的讲义配合听课,做好笔记,听完做讲义上的题。
把基础课听完以后,整本讲义也学得差不多了,再听他的强化班,这样既可以温故也可以强化。这段时间我会在下午花两个小时做660题的高数部分,但660很难,我过分纠结在这上面实际上浪费了时间。
一直到暑假结束,我的线代和高数才完全告一段落,这时候已经9月了而我概率论还得从零学起。我用的教材加张宇的概率论9讲,当我磕磕巴巴学完概率论已经是十月中旬了,与我赶紧掐着三小时做真题,一上来我就做懵了,之前看过的高数线代忘了大部分,概率论也学得一知半解,导致做的效果很差。把真题刷完,整理了一下错题,考前匆忙地做了几套模拟卷,就这样去考试了,结果自然很糟糕。
二战时已经有数学基础了,所以四月份我直接开始看张宇的高数18讲,用整个上午的时间看书加刷题,包括一战所用的李永乐复习全书上的题和教材错题。这个过程中仍错的题我会记到错题本上。
到五月中旬基本上就结束了,这时候开始线代。但吸取了之前教训,在看线代的同时,我每天会做一章高数的思维导图,不要看书,自行回忆出框架再往里面补充内容,实在想不起来的再对照书来加深记忆。
线代我用了一战的笔记,也买了最新李永乐讲义配合着做。看完一遍一定要自行回忆之前的框架,这样差不多到七月初结束。
这个时候我感觉这两门没有问题了,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概率论上。因为一战时太过匆忙,这门课我完全没建立起体系。所以我打算从教材开始,在b站找了川大徐小湛的课,他专门讲解教材的,这样才正儿八经学完了教材。接着用张宇的概率论9讲,一直到暑假结束。这个过程中高数线代同样不能丢,除了建立框架,我依然在用去年的660,但我没有过多纠结上面的难题,只当作是知识点的回忆和巩固,做多少算多少。
九月份我着手做真题,去年的留着最后做,就用淘宝买的卷子,做完看讲解用李永乐那本。这次做起来效果不错,基本上稳定在130以上,有几年简单的可以做满分。这期间我仍然把错题记下来。差不多到十月真题全部整理完,确保真题上面的知识没有任何盲点了,开始做模拟卷。
选择做模拟卷只是用来保持做题的感觉,因为数学的题感很重要。所以随便买哪个都行,我用的李正元模拟,和去年没做完的李永乐的模拟和合工大五套卷。但模拟卷的难度普遍会高于考研的难度,我有的能做130,有的只能做90,不必放在心上,重点依旧在于知识点的掌握,不管做到哪种程度一定要按照考试时间来。做错的一定要记下来,整理好解答过程。
这个过程不急着做很多套,我一般三天一套,包括整理错题。注意整理错题过程中仍需要回顾之前的错题,分析自己哪个部分有欠缺。比如我觉得高数证明题一直是我的弱项,于是我把所有做过的证明题集中起来,挨个再做再分析,找到解题的规律。差不多到十二月初,把留着的上一年真题拿来做了,以此评估下自己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这时候没啥做的了,把错题拿来看一看,多总结。剩下的时间留给需要背诵的科目。
其实我并没有刻意区分一轮二轮的复习,我比较注重的是随时回顾已看过的知识,千万不要复习下一门就丢了上一门。
805的题型包括简答、论述、计算和综合题。一战死背会计和财管教材,花了大量时间效果甚微,只算是搞定了简答论述,考试时的计算和综合题我基本是无从下手。
所以二战时我三月份从东奥的中级听起。用了上一年张志凤会计和闫华红财管的视频,听完一章就做轻一的题目。整个三月我只拿来听中级的课,配合做题,做好标记。注意对照考纲看,有些805不会考到的我就跳过了,比如合并报表。到四月份我把中级基本上学完了,开始看教材、红宝书加二刷轻一。具体就是看一章教材,对应精看红宝书、再做轻一错题。这个过程不图快,关键是每章都要掌握到位。
由于收入和金融资产部分大改,而我当时用的中级还没有修改,所以我暑假加用了CPA教材,做了轻一的题目。接着开始背会计和财管前几章理论,这部分由于一战有基础,加上暑假的重点是数学,所以我暑假背诵时间不多,晚上一个小时左右。这个过程计算题、业务题的训练仍然不能丢,我用的红宝书内部习题,每天做几道分录或者一两道财管计算,不图多只是为了保持手感,会计财管交替做。
暑假结束后基本上专业课所有知识点都已经复习到了,也背诵了部分理论,于是我开始集中背诵简答论述,用的红宝书及教材,每天背3小时左右。会忘很正常,关键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记忆,每天背诵之前我会先回忆昨天的内容,再开始背诵新的。第一遍背诵过程肯定会很痛苦,进度也很慢,但只要坚持下来就会渐入佳境。就这样我反反复复全部背了三遍,配合默写强化记忆,期间可以看红宝书的真题,作为背诵的补充。
九月中旬会出专业课大纲,一定要对照大纲检查是否复习到位。十一月报了红宝书的冲刺班,跟着老师集中梳理了重点,做了一个总结和答疑。然后我做了红宝书的考前预测四套卷,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做,因为真题题量还是很大的,必须要使自己适应考试的节奏,做模拟那几天我每天手都写到酸痛。接着一直到考前每天看点笔记、错题、高频考点就可以了。
英语两次考得差不多,我就综合说一下。因为一战背单词、刷真题这些工作都做过了,所以二战我六月份开始重刷真题,没什么新的内容,只是保证每天有阅读量就行了。
比起背单词书,我认为更有效的是自己的生词本,在真题中遇到的生词、短语全都拿本子记下来,记详细一些包括相关的派生等等。只是做这个比较耗时,而且前期看不到明显效果,但后期简直非常好用。当然时间不允许的话直接用单词书比较方便。真题要刷过3遍以上,留着最近两年的放到考前半个月做考试模拟。
另外就是有针对性训练弱项。我作文不大好,写起来很慢,很费时间。所以就用了两本作文书,何凯文的主要是教怎么写,王江涛的直接拿着背,不图背多而是要背精。关键是要会用,所以背了要自己动手写,自己写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活用背过的,二是控制好时间。
政治这门课很玄,我自己感觉复习得比一战好,结果考得还少些。但政治短时间内可以拿到基本分,时效性很强且纯属记忆性内容,又拉不开太大分差,与其在这耗费时间,我还不如多做两道数学题,所以我没有投入很多(但想考高分的同学就不用参考我的方法了)一战二战我都到九月才开始看《精讲精练》,每天累计花费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看完一章就做《1000题》对应章节。错的题和不会做的题才是重点,做好标记,并对应翻看《精讲精练》的知识点,有意识地记住。大概到十月下旬结束,这时候你的1000题应该有很多标记了,这就是二刷的内容。
这个点差不多《风中劲草》会出了,我每天看一到两章(有的章节比较多),对应做1000题上面你已经标记的题目,做完还错的一定想方设法要背住!一直到十一月份时政、肖八出版了,时政找零碎时间看,肖八选择题一定要做,不用在意得分,关键是查漏补缺,务必把肖八所有选择题知识点全部记住。而肖八的分析题除了马原外,其他我都没背。到了考前一周肖四出版,做完选择题我就狂背分析题了,背完就默写,这样一直到考前就可以了。
啰里啰唆说了这么多,希望能给后来者一些帮助。从一战到二战我都熬过了非常痛苦的时光,期间很多时候都是硬抗,我习惯于自我消化,扛不住的时候就睡觉。建议大家选择做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事,这个时候完全不要去想学习。
但是不管选择何种方式,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格局大一点,自然就开阔了。共勉 ❤ |